0592-5582271

【专家】胡国华:中国专利第一人的创新路
2017-10-18 16:15:53   来源:航天云网   评论:0 点击:

1985年4月1日,对于中国专利技术来说可谓是最重要的一年。我国第一个专利诞生,社会各界第一次意识到技术的价值,创新的魅力。行进在祖国土地上的技术创新学者们,将会一直回忆、感恩这一年。而在这一年对于中国专利极其重要的人物出现了,他就是胡国华,中国专利第一人,“可变光学滤波实时假彩色显示装置”发明专利获得者。



自从李克强总理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号召后,一切与“双创”有关的元素,创新、中小微企业、知识产权保护、双创平台等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,我们把目光集聚在想创新、敢创新的人身上,我们敬佩他们,想知道他们的故事。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胡国华的故事,我们希望通过胡国华的理念和思维,将创新精神延续,让中国制造业洒遍世界的土壤。而从胡国华的精神中,我们也将读懂航天云网平台的魅力。


航天云网媒体中心一行来到胡国华家里的这一天,天空闪耀着少有的湛蓝,更加凸显出这座小区的清净闲适。尽管胡国华常常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,但是对于我们的到来,他仍然非常高兴。一进客厅,我们就被满屋的古典摆设和藏书所吸引,正如胡国华的研究历程一样悠久、沉淀。胡国华开玩笑地说,这些东西不值钱,并非文物古董,但是喜欢就好。在5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,这种喜欢变成了胡国华的勇敢和坚持,也正是这种“执着”和“较真”让胡国华在改变中国科研界的机会中走到了前列。


201710171037352297.jpg

花了三天三夜,“抢”到中国“第一号专利”

1984年,我国第一部专利法正式颁布,当年4月开始实施。就在专利法实施的前两天,3月29日,胡国华在北京的八里庄查资料时得知4月1日开始接收专利申请,于是萌生了申请中国第一号专利的想法。


那时的专利局在北京蓟门桥附近,胡国华打听到之后赶到那里。发现一所大楼外的小平房,正在安装门窗和铺地砖,据说可能在这里接收专利申请。随后胡国华回到所里,找到一块硬纸板,写上“申请专利在此排队,第一名航天207所”,挂到了申请办公室门口。很快大家都被这块牌子吸引,自觉排起队来,这些人有的已经在这里徘徊了一两个礼拜,但也只能排在胡国华后面了。


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,还有个小细节让专利局很兴奋。胡国华排队后的第二天,专利局副局长接见了他,得知他在航天研究所工作,并且过去已有许多发明制造并得到过邓 小平的批文支持,心里非常高兴,第一个专利花落“航天家”,专利局领导心中的石头落地了,我国专利有了完美的起点。


经过三天三夜的昼夜排队,1984年4月1日,胡国华第一个递交了专利申请书。1985年12月,他拿到了编号为“85100001.0”的专利证书,成为了中国“第一号专利”发明人。现在谈起其中的细节,胡国华仍然有些得意。


除了付出三天三夜的时间,自创排队标识,除了胆大、心细,还有更多因素促使胡国华甘心为中国创新持续奉献。



从复旦大学高材生到航天科工光学带头人


自古英雄出少年。


小时候的胡国华就显现出超人的才华和天赋,初中时期由于成绩出色被保送到江苏省重点高中就读,也正是从这所高中,胡国华考上了复旦大学物理系,当时胡国华所在的镇里只有4个人考上了大学。


从复旦大学毕业后,胡国华被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,紧接着由于发展的需要中科院组建了目标特性研究所,胡国华携带原课题转入了航天科工二院207所,与所里同事一同进行目标特性研究。


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,精力充沛、干劲十足,胡国华也是如此。其实当时,胡国华所在的激光组研发理念已经走在了行业前沿,但是却由于实验设备不足,需要花费较大成本从国外进口设备以支撑技术实验,于是他就想自行设计一套成本较低、适用面较广的现代化光学实验装置。


那时的胡国华,一下班就往实验室里钻,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吃饭。但是在资源和资金都极为匮乏的80年代,维持正常的科研工作都是难题,业余的研发工作更是难上加难。用胡国华的话说,他们不会拿国家的一针一线,而研发的资源又极其匮乏。而面对科研事业,这些斗志昂扬的年轻人用认真和执着打败了现实的困境。没有专业图纸就用白纸代替;没有实验条件就自己创立条件;没有研发助手就一个人加班加点完成。


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胆识,1980年左右,胡国华初步完成了“全息照相和光学信息处理实验系统”的研发,共15套60多种装置,可以做全息照相、图像频谱分析等几十项现代光学实验。这套实验系统的试制成功,不仅填补了我国光学实验仪器的空白,同时,与国外产品相比也更具通用性和多用性,那时我国的光学实验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。


201710171038308355.jpg


201710171038306917.jpg


 受到关注,现实困难却未解决

酒香不怕巷子深。


胡国华默默无闻的研发工作终于有了回报。当时一名新华社记者获知了这项前沿的研究,撰写了通讯发表在新华社内部报纸上。也正是这篇报道,使胡国华的研发困难受到了邓 小平的重视。邓小平看到胡国华自费设计的实验系统获得成功,迫切需要解决实验室和研究经费的消息后,马上做出批示:这样的好事,怎么没有得到国防科委的重视,所需不多,要求不高,国防科委内部应该可以解决。


然而很多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顺利。


胡国华说,邓小平批示传达后,国防部副部长、国防科委负责人、七机部副部长和二院院长接到批示,都曾到研究所了解研发情况,看到了胡国华的现实困难和可敬的研发精神,当时国防科委还承诺提供400平方米实验室和28万元研究经费,但是经过一番波折,由于我国管理体制等原因,最终胡国华也没有获得这些资源。


少了资金的支持,却没有阻碍胡国华研发事业的继续前行。在而后的几年间,胡国华仍然坚持推进光学实验系统的研究,不断迭代设计。作为航天人的胡国华,决不想我们的核心设备被国外垄断。

    

在国内搞研发更有成就感,中小企业应重视


在航天科工207所期间,胡国华共申请了防伪图像技术等10项专利,退休之后,又申请了涉及太阳能技术等11项专利。胡国华见证了我国专利制度的从无到有。


 一直以来,我国的专利发展就与国外差距甚远,我国对于核心技术的价值认知、产权保护等都存在很大误区。胡国华说:在专利法建立之前,我国实行技术共享制度,单位只需要介绍信,就可以去其他研究院所学习,其他单位也会毫无保留的将技术传授给你,直到专利法颁布后,我国才逐步认识到专利的价值和专利保护的意义。”


尽管我国专利发展起步较晚,但是仍然给我国科研带来了巨大推动力。“在技术先进的西方国家无论是取得了专利还是获得了某项技术成果,都只是在该领域内小有名气。但是在国内截然不同,一项专利技术获得认证,不仅会得到行业内外、所属单位的赞扬,甚至全国人民都会感到兴奋”,胡国华认为这正是我国专利的魅力,也正是他这么多年感到成就感和存在感的原因。


为医院、酒店、鬼屋提供技术支持,退休不停歇

退休后,胡国华也并没有闲着,他的创新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,延伸到日常生活中。


近日,又有两项关于太阳模拟器设备制造技术专利获得授权。在最近这10几年间,胡国华研究了有关声波音响的四个专利,并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制造了空间声鬼屋,在国内4个游乐园应用。胡国华说:“其实技术很简单,只是大部分人没有想到而已”。小编有幸去过胡国华研发的鬼屋,音效真实逼真,但更让小编震惊的,还是胡国华自始至终不断思考的状态。


随后几年,胡国华又到过马来西来、新加坡、俄罗斯等国家,参与了当地多个项目的技术支持。在俄罗斯时,他还无意中发现了治疗近视眼的技术,而后回到国内开设了5家治疗近视眼的门诊部,尽管后期由于新技术产生而关闭了。胡国华还曾给马来西亚的酒店做过太阳能热水改造,当时他在国内设计方案、购买原材料,随后到当地安装,圆满完成了任务,由于成本低、效果好,这一改造颇受当地欢迎。


在50多年的工作中,对于创新胡国华从未停歇。最近,他又开始研制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需要的一款设备,几个月后就要交付使用。胡国华说,“这个项目完成后,就真的要退休了,和老伴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,听听世界的美妙音符。”

   

 专利池+双创平台,助力制造企业创新


胡国华是航天人的卓越代表,他凭借着航天人特有的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攻关、特别能奉献”的航天精神,带领我国专利不停向前。而今,依靠这种航天精神,航天科工也实现了再次创新,打造了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——航天云网INDICS,在此平台上专利和创新再也不需要我们用“三天三夜”来等待。


2017-10-18_154609.jpg

现今,航天云网平台充分彰显出创新的魅力,由于顶着“中国首个”的帽子,航天云网面前没有市场竞争者,但是也没有任何现成的路可走,在这无人地带,航天科工必须趟出自己的一条路来。在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落地的当下,航天云网平台以“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、能力协同、开放合作、互利共赢”为核心理念,以“互联网+智能制造”为发展方向,为政府、行业组织、企业等用户提供了基于“互联网+智能制造”的二十类服务,其中,加速建设了“双创”和专利池板块。


航天云网平台专利池板块,集成云制造领域在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专利,为行业内外提供专利资源,目前已公开了16000条专利信息。“双创”板块则是航天云网响应国家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号召,倾力打造的“基于工业互联网INDICS的开放式云制造平台”,平台搭建了面向全社会创客的众创空间,以丰富的线上制造资源与能力云池,实现了各类创新创业资源要素跨专业、跨主体、跨领域、跨国界的自由组合。双创平台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创新,是中央企业参与“双创”活动的示范案例,也被确定为首批国家“双创”示范基地,李克强曾对航天云网开展“双创”工作表示赞许。目前,双创平台注册企业90%以上是中小微企业,截至目前,平台外部“双创”上线项目已超过26000个。


放眼全球来看,对于各国来说,工业互联网的探索都只是刚刚开始,航天云网有自信、有骄傲、有追求,代表中国创造全新的制造业发展样式。当然,在这创新路途中,更需要像胡国华这样的老专家,老科研人,坚持我们的坚持,执着我们的执着,因为创新真的未有穷期。


分享到:
关于创新助理友情链接资料下载热点问题合作伙伴